魏忠贤平日里一心只想着如何迫害百姓,打压忠良贤臣,专权弄势的手段极为高明。然而,面对外敌的入侵,他却完全显得束手无策。就在他和阉党搅乱朝纲、祸害政局的时候,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却在辽东节节进逼,频繁骚扰明军防线,烧杀掳掠,民不聊生。萨尔浒之战中,明军更是惨败,损失惨重。朝廷只得派出久经沙场的老将熊廷弼出关,企图重整旗鼓,主持辽东军事。熊廷弼素以精通兵法、治军严明著称,本来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。然而,广宁巡抚王化贞心生嫉妒,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削弱,处处掣肘,不仅不配合,反而百般阻挠,导致熊廷弼有志难伸。
就在这种内耗之下,后金军几乎毫不费力便攻破了广宁。广宁失守,朝廷竟不问真伪,将熊廷弼与王化贞一并治罪,投入监牢。魏忠贤趁机落井下石,逼迫熊廷弼以四万两白银赎命,否则必死。熊廷弼一生清廉,根本无钱可交,遂拒绝。魏忠贤见勒索无望,便反咬一口,诬其贪污军饷,最终将这位能臣斩杀于刀下。朝政昏乱至此,兵部惶惶无策,不知该派何人统领辽东,正当为难之际,袁崇焕挺身而出,立下军令状,愿以一己之力挽狂澜。明熹宗大喜,随即拨给他十万两饷银,让其统军御敌。
此时的辽东,早已满目疮痍。连年征战,使得大地荒凉,尸骨遍野,村落荒废,百姓逃散。寒冬腊月,冰雪封天,野兽横行,环境之恶劣,难以言表。袁崇焕不畏艰险,率随从疾驰入宁远,一到当地,立即安抚流民,着手修筑城防。他胆识过人,令军民动容,士卒们见到这样一位将领,无不敬佩。经过实地勘查,他决定在宁远筑起坚固防御,得到孙承宗的全力支持。很快,三丈二尺高、三丈宽的城墙拔地而起,墙上布满火炮、火器,周边如锦州、松山等要地也有兵力布防,与宁远呼应,防御体系逐渐完善。
展开剩余58%袁崇焕治军严明,关怀士卒百姓,深受拥戴。因宁远防御坚固,且局势安定,关外商贾纷纷聚集,城中渐见繁荣。局势本有好转,然而魏忠贤却嫉恨孙承宗,挑唆小人毁谤,使其被迫辞职。魏忠贤另派无能之辈高第统领辽东,高第胆怯懦弱,竟主张全线撤兵,退守山海关。袁崇焕听闻,气愤至极,誓死拒绝。他慷慨激昂地表示:“宁远是我守的,我不退!”在他的坚持下,虽大军撤回关内,但宁远仍由袁崇焕固守。他甚至咬破指头写下血书,誓与全城共存亡,激励将士同心协力,绝不退缩。
随后,他又颁布严令:百姓必须撤入城中,带走一切粮草器具,余者焚毁,不留给敌军;城内各官分工明确,保障粮草,排查内奸;若有人临阵脱逃,必诛无赦。连山海关守将也被告知,一旦发现逃兵,立即处斩。如此一来,宁远上下退无可退,皆生死相依。后金大军压境,袁崇焕沉着应战,亲登城楼,等敌军进入火炮射程才下令开火。炮声轰鸣,敌军死伤惨重,就连督战的努尔哈赤也被炸伤。见强攻不成,后金军不得不退。袁崇焕抓住机会,率军追击三十余里,杀得敌军溃不成军。
宁远大捷,军民同欢。重伤的努尔哈赤愤恨难平,回到沈阳后郁郁不乐,伤势日益恶化,最终不治而亡。这个曾战无不胜的枭雄,竟折戟于宁远,成为袁崇焕名垂青史的重要一役。
---
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改写后的文章进一步拆分成更有层次的小标题,让历史脉络更清晰?
发布于:天津市金宝盆配资,手机配资炒股网,股票配资平台点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