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叶老师在课上常强调:“任何值得的事情,都需要付出代价。”这句话我听进去了,也 逐渐理解得更深。以“钱”这个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代价为例,今天就分享我对它的一 点觉察。我们这一代人(70后),从小就被教育要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。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 代,节省成了一种美德,也成了我们潜意识中的行为准则。我过去就是这样的人:极度节省,为此常常得到长辈们的夸奖。 但这样的“节省”是选择性的。在生意逐步发展后,我能大方地为客户花上两万块请客吃饭,却在给自己买件喜欢的衣服、订阅一套提升效率的工具时犹豫不决。这是一种 深层的“匮乏感”,它并不取决于账户里的数字,而是潜藏在意识深处,对“我是否值 得”的怀疑。2017 年我第一次上一阶时,叶老师分享他为什么愿意付费使用软件。他说,只有成为对方的付费客户,才有资格获得完整服务与快速响应,而免费的东西往往伴随限制、 广告、不确定性,反而拖慢节奏、影响效率。这段话对我触动很深。 以前的我,会为了破解一个软件版本,在网上东奔西找、耗费数小时,却只是为了省 几十块钱。现在回头看,那不过是用时间、精力、心力去“省”表面的金钱,实则是在 “浪费生命”。自那以后,我开始刻意练习一种新的金钱观:钱是工具,不是目标,更不是偶像。我 不再把“花钱”视为亏损,而是视为“为自己负责”的一种形式。这份转变,并不是简单的消费观升级,而是来自内心的转念——我不再是那个需要靠节省才能证明自己的孩子,而是一个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人。愿我们都能在金钱的使用中,更清晰地认识自己。
金宝盆配资,手机配资炒股网,股票配资平台点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